夫子廟始建于東晉咸康三年(337年),根據王導提議“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”,立太學于
秦淮河南岸;北宋景祐元年(1034年),移東晉學宮于秦淮河北,并在學宮之前建廟祭奉孔夫子;南宋建炎年間遭兵火焚毀,紹興九年(1139年)重建,稱建康府學;元朝改為集慶路學;明初改為國子學,后改為應天府學;清初原府學改為
上元、
江寧兩縣的縣學,咸豐年間再次毀于兵火,同治八年(1869年)重建;夫子廟四毀五建,最后一次破壞于1937年侵華日寇的炮火中,1984年后陸續修葺復建,1991年被評為“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”。